24 / 06 / 16

创作笔记:纪实悬疑剧叙事的三重案件

犯罪故事怎么做出创新?天下早就没有新的犯罪了,在《法律与秩序:特殊受害者》中使用的一个技巧是,用传统案情作为引子,然后引出一个新的社会现实/社会困境/思辨命题。

我总结了一下,大概可以理解为三个案件:

第一个案件:开场序幕案

序幕案,要求犯罪简洁、明了。但是一定要符合生活情景,引人共情。

比如小朋友生日聚会,扭头孩子就丢了;

比如走在大街上,突然发现一具裸体女尸;

比如莫名其妙天上掉下来一具尸体;

比如突然听到隔壁女孩的尖叫声;

快速带出案情,引入主角团合理合法进行调查;

第二个案件:角色/社会困境案

随着主角团的调查进行,主角团往往会发现更多的案情,其中这个案情将会揭露一定的社会现实以及展现出被害人/凶手所处的社会困境。

比如 S7E1 中,警探 Elliot 卧底假释犯,我们跟着他的视角看到了美国刑事假释制度的方方面面;

比如 S7E3,警方寻找一个被绑架的非法移民,我们通过警方的视角了解到了非法移民的困境;

比如 S7E6,警方发现了一个极端新纳粹组织,我们了解到了他们的发展、存在和如何利用宪法自辨,以及被父亲洗脑的小纳粹的精神状态;

比如 S7E4,警方了解到健身圈使用的类固醇,以及可能存在的危害;

比如 S7E10,从一个女孩被性侵的案子,警方了解到特里娜飓风中,大量性犯罪者失联,也有大量的孩子失踪。

第三个案件 :命题/主题案

随着案件明朗,到了最后一刻,我们终于上庭了,而上庭以后,随着控辩队对抗,我们会走到命题/主题的案和伦理时间上去。也有可能不是以开庭的形式,在故事的主线里,也会展示命题。

比如 S7E1 中,一方面探讨了性犯罪者几乎都还会再犯罪的悲哀真相,另一方面也探讨了 Elliot 的心中怒火和心理压力也让他在崩溃边缘。

比如 S7E3,这里其实微妙的探讨到了花多少精力和资源去辨别虚假和真实的报案。

比如 S7E6,从新纳粹组织的上庭探讨了言论自由的尺度以及暴力犯罪的边界。

比如 S7E4,展现了绝望的成年人和绝望的孩子的绝望关系。

比如 S7E10,从性侵案凶手的中毒死亡,意外引出了炭疽病毒的丢失,从而引出了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名恶意隐瞒真相,而警探故意放出了新闻,犯下了重罪,从而救回了小孩。而记者为了保护警探锒铛入狱。

总结

这三个案件其实分别承担了不同作用:

第一个案件:以真实、猎奇、狗血的犯罪快速引入正题,吸引观众观看;

第二个案件:我们了解到犯罪过程、罪犯和被害人的情况,以纪实的风格刻画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形形色色的人的生活壮态;

第三个案件:价值观与主题思辨之案,不一定有正确答案,但是抛出了可以思考的命题以及双方的观点,发人深思。

这样子处理,可以兼顾戏剧性、纪实性和思辨性。

Powered by Grid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