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 05 / 31

生活记录:民俗恐怖与都市怪谈:第七届南瓜奇幻影展开幕主题发言

本文为老袁在第七届南瓜奇幻影展开幕主题交流发言,基于现场发言稿补充校订。

主持人前言

民俗恐怖(Folk Horror)是一个新晋的恐怖类型范畴,大约于2010年通过马克·加蒂斯Mark Gatiss编剧的BBC纪录片《恐怖电影史A History of Horror》推行并逐渐被观众所接受,《驱魔降邪 Witchfinder General》(1968)、《撒旦之鸦 Blood on Satan's Claw》 (1971)、《柳条人 The Wicker Man 》(1973)三部出自英国的经典恐怖片作为流派代表作赋予“Folk Horror”新瓶装旧酒的意义。

经过十多年的演进,越来越多的民俗恐怖电影作品被定义并由此推广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也不断有根据民俗恐怖主题而创作的新片在力图拓展神秘主义版图。而在东方世界,不同于乡俗异教与女巫等神秘主义题材,民俗恐怖可归纳的范畴更加宽泛,更接近原始信仰与民间风俗怪谈,在东南亚地区盛行的恐怖作品更是聚焦于传统民俗。

怪谈和都市传说严格意义上而言,都是民俗学的分支。像民俗学中的口头民俗学,就包含口传文学,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怪谈和都市传说归根到底还是口传文学,据此而拍摄的恐怖类型片我们当然也可以归纳为民俗恐怖。

关于民俗恐怖、宗教恐怖和都市怪谈的理解和个人的看法。

先说都市怪谈,我认为都市怪谈是人们长期生活在城市中,对城市生活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神秘感的感受和想象。都市怪谈和传说的文化本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城市生活中的谚语、传说和传统故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它们逐渐演化成了与城市生活相关的故事和传说。

而都市怪谈最典型的特征是以现代神话的形式,反映了都市人的焦虑。我认为这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发展,原来习惯在宗族和乡亲社会体系中生活的人,在都市中被原子化,从而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就像我们现在住在楼房里,每天会见到无数的人,但其实非常孤独,你并不了解你平时生活中遇见的人,你也并不真正的了解这个都市的运转。就比如说我们都很熟悉的“裂口女”,我认为就是容貌焦虑的一种文化折射。同时就像每个学校都有闹鬼的女厕所和上吊的教室这样的不同翻版的鬼故事和怪谈,也是一个原理。

而宗教恐怖和民俗恐怖我觉得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宗教恐怖则常常与宗教信仰相关,涉及到某些崇拜物、信仰仪式、魔法和灵异事件。这些故事通常会探讨人类对神秘力量的恐惧和敬畏,把恶魔和妖魔作为故事的主要反派。同时,宗教恐怖也会让人对自己的信仰和信仰所依附的宗教产生质疑和恐惧感。

然而咱们中国作为一个无神论为主的国家,大家其实对所谓的宗教恐怖并不感冒。就像很多观众看《罗斯玛丽的婴儿》,看完了以后一脸懵逼:“就这?”然而民俗恐怖就完全不一样。因为我一直认为,民俗恐怖之所以吓人,就是因为一方面根植于我们的土地和我们的文化基因;另一方面他没有被系统性改造,什么叫做文化的系统改造呢,我觉得在我们文明发展过程中,文化、宗教和哲学都会吸收各地的原始崇拜和民俗,然后将容纳和改造成自己的体系,但是一旦被整体改造,他就有了所谓的教化意义和一套符合统治阶级的价值观,我觉得这个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视角,反而他就丧失了神秘感,进入了世俗价值。


但是民俗之所以吓人,就是它还保留了原生的,野蛮的,不可解释,不可揣摩的那种超自然力量。你只能通过遗留下来的某些仪式习俗去跟它达成一定程度的和解,但是你无法征服它,你也无法理解它。这是我们文化中最不可知的部分,也是我们对于大自然的理解。比如东北采参人对于黄鼠狼的崇拜,其实这不是一种宗教性的崇拜,而是对于一种基于大自然的超自然力量的敬畏。

所以我认为民俗恐怖的确是大有可为。

展开说说印象比较深的民俗恐怖电影。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仲夏夜惊魂》,这是一部将传统民俗恐怖、完全新颖的意象、当代的命题思潮共同组合出来的一部佳作。

我觉得这部电影有三个最大的特点,第一是画面感,跟传统的恐怖片不同,它的画面明亮、美丽甚至有些小清新ins风,反而这个在光天化日之下的罪恶更让人毛骨悚然。导演创造了既古典又新颖的画面意象。

第二就是视角,正如我们之前所说,民俗恐怖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文化的碰撞和交锋,而这部电影的视角就是一个标准的外来者进入一个全新的文化社群,从猎奇到逐渐融入(或者被害)的过程。抛去具体的故事设计不谈,它这部电影的视角和故事线,基本上是一个标准的影像人类学的乡野调查的思路。而这部戏里也不存在所谓的传统意义上的善恶观,我不是因为“坏”而来加害于你,而是我们有我们的文化和道德体系,我们运作在不同的规则和逻辑里。

第三,就这部戏不仅把各种古典元素信手拈来,同时也使用了当下的时代思潮,隐喻的展现了对于性别权利政治的探讨,尤其是女主逐渐加入了团体,在献祭和共情的过程中获得了平静和美满,让这个故事主题更加丰富和趣味。

不思异系列和《山野异事》都跟怪谈有关,分享一些策划的初衷

“不思异”系列我们最早定义的是“世间诡事,脑洞奇谈”,就是偏向于奇幻惊悚悬疑恐怖这样的题材,其中民俗恐怖和都市新怪谈也是我们一直向往的,但是实话实话,我们自己在民俗恐怖这里做的还有很多不足,因为的确对于地方民俗文化的理解和把握,这个需要主创团队的熏陶,而这个往往生长在小城市,农村和乡镇的主创有天然优势,跟家庭环境有关。另外就是我们接触到的这个封建迷信的审查卡得非常严格。我们做怪谈类就更偏向于都市怪谈了。

《山野异事》这个系列我们就是专门从古典笔记体小说里来找非常有趣的典故,比如《酉阳杂俎》《醉茶志怪》《阅微草堂笔记》里面去找笔记体志怪小说。大家都知道中国拍古装剧几乎都是甜宠、宫斗或者仙侠。但严格的说,基本上都是借着古代的壳讲现代故事和架空故事。然后我们基本上还是依照原来的故事框架,简简单单十分钟的小故事,刚好可以讲完一个古代的志怪故事。

分享一下看过或者听过的怪谈故事

我来讲一个我们拍摄的古代的志怪故事,叫做《夜星子》,来自《子不语》。

小孩晚上一直哭做噩梦,是因为有妖怪夜星子作祟。在一个侍郎家里,曾祖父有一个妾,九十多岁了,大家称呼为老姨,这个老姨已经不会说话了,其实就是阿兹海默了。养了一只黑猫,但是吃饭胃口还行。这家小孩一直晚上哭,然后就找了道士来降妖。然后道士半夜用桃木弓箭在小孩床前守着,忽然看到窗纸上有影子,是一个女骑士骑着一匹黑马前行。然后道士射出箭,箭上拴着一根绳子。然后箭射中了,道士就顺着绳子去寻找夜星子的真身,结果他来到后院,看见箭射中了老姨。原来,老姨就是那个女骑士,而老姨养的猫正是那一匹黑马。然后他们把猫杀了,老姨也绝食而死,小朋友就不再做噩梦了。

这个故事吸引我的有三点,第一是梦中作祟的怪物,多有趣。第二就是老姨的形象,黑猫变成一匹黑马,一个飒爽的女骑士太酷了。第三就是我感觉这个志怪小说的内核其实是媳妇儿逼死太婆婆的一个非常残忍残酷的故事,这里面暗藏着两个女性在家中的斗争。

当然我们改编以后做了一些调整,前半部分的故事都一模一样,但是后半部分是夜星子另有怪物,而这个女骑士正是已经阿兹海默不能言语的老姨,在梦中守卫自己曾孙辈的故事。

总结

虽然民俗志怪/恐怖题材,在国内有诸多限制,但我一直认为是非常好的空间。如果年轻影人有兴趣的话,可以试着挖掘,因为这个有几个特点,第一,它有非常强的文化属性和感染力;第二,它很容易寻找出具有强识别度的意象;第三,它很容易打开国际市场。谢谢。

Powered by Gridea